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讲话

以终为始 学用相长 做深化南南合作的创新实践者
 —在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期硕士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俞  建  华 
(北京大学 2017年7月6日)

尊敬的林建华校长,尊敬的林毅夫教授,
尊敬的罗世礼先生(联合国驻华协调员),
尊敬的各位嘉宾,
各位学员和学员亲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是毕业学员的大日子,是南南学院的大日子,是南南合作的大日子。
  很高兴今天与大家相聚于此,共同见证一个重要的时刻。
  两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开创性地提出设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举措,绘就深化南南合作、共谋发展繁荣的宏伟蓝图;一年前,我们相聚于此,为南南学院成立揭牌,寄予它“最具吸引力国家发展研究机构、最具潜力发展中国家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最具活力发展中国家沟通交流平台”的殷殷期许;今日此时,我们隆重举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国家发展专业首期硕士学员毕业典礼,共同见证南南学院事业发展结出硕果!我相信,这必将成为南南合作历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商务部,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祝贺!向莅临典礼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北京大学和南南学院的各位老师,以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南南学院和南南合作事业的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学员,
  求学经历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据我所知,在座各位学员都十分珍视在南南学院的学习深造机会,无一不是惜时如金、刻苦奋进;一年来,博雅塔下、未名湖畔、朗润园中,都留下了你们勤学博思的印迹。
  在这里,你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研讨,到中国各地实地参访,亲身经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际活动,以直观方式感受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蓬勃活力和民生的持续改善,亲眼目睹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在这里,你们学习了以林毅夫教授为代表的顶尖专家学者精心编排的系列课程,聆听了中国政府高级官员讲授的国情讲座,真切感知中国发展经验的精髓,体悟了中国智慧;在这里,你们既深入思考中国发展经验,与国际知名人士展开广泛交流,也立足本国发展实际主动提出问题,形成了独到见解。今天,你们作为首期学员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这是属于你们的荣耀,更是对南南学院办学模式和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作为中国商务部主管此项工作的官员,我为此感到由衷的自豪!

  各位学员,
  毕业,既是短暂求学经历的终点,更是学以致用的起点。在各位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之时,我愿以中国的三句古语相赠,以之共勉。
  一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当今时代,生产力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推动各领域创新不断涌现,新问题、新认识、新机遇层出不穷,这决定了国家发展始终是一个常学常新、常思常新、常践常新的命题。因此,希望各位学员继续保持在南南学院期间饱满的学习热情,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强化理念更新和知识更新。
  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各位学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储备了知识,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将见解带回本国,将经验付诸实践,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欢迎各位学员将在本国发展实践中获得的新鲜经验及时反馈我们,以利我们编成经典案例,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为更多发展中国家寻求自身发展之道提供指导和借鉴。
  三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地理空间的远近从不能衡量心与心的距离。今天以前,大家在南南学院度过了美好时光,结下了深厚情谊,多种文化的沟通交融必将成为大家人生的宝贵财富;今天以后,大家都将是南南学院的宝贵财富,都将成为深化南南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生力军和促进派。希望大家回国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南南合作事业,关注南南学院建设发展,更好地宣介并推荐更多优秀学员来华学习。当前中国正与全球许多国家一起,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欢迎大家在各自领域推动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共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共享更加繁荣的未来,早日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朋友们,
  南南学院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南南学院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各方面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作为主管部门,中国商务部将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一如既往地在政策制订、资金保障、组织管理等方面支持南南学院不断做大、做优、做强。
  最后,我谨代表中国商务部,向南南学院的各位师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南南学院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祝愿南南学院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祝各位学员归国平安、身体健康、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